回BD官方网站首看那春好处
发布时间:2024-04-09 06:34:11

  BD官方网站《早春的中国》,一本大部头摄影书,摄影师久保田博二是一位玛格南图片社成员,他的名字对于老一辈新闻从业者而言并不陌生,在拍摄过中国的玛格南摄影师或外国摄影师的行列中,久保田博二算是非常让人瞩目的一位。后浪在近几年间先后出版了布鲁诺·巴贝的《中国的颜色》和阎雷的《昨天的中国》,这三本书中的彩色照片,都是外国摄影师在二十世纪改革开放前后的时间里在中国拍摄的。

  这些外来的摄影师们,他们的视角有着外来者的优势。倒未必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或者“他山之石”,更多的因素里,包含着外来者清醒的观察、中立的立场、以及相对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外来摄影师们在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拍摄的那些照片,在今天看来,日益显现出一种稀罕的属性。在那个时代里,我们国家的摄影记者们往往不会那么拍,而民间还没有那么多照相机,胶卷对于中国人而言还非常昂贵,更何况那个时代的在国内的摄影者们,还不具备历史视角、人文主义精神、以及独立的拍摄愿望。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的时段里,外来摄影师们拍摄的中国的照片,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尚且不论其中的艺术水准,只论那些存留下来的瞬间和记录下来的信息,都足够给我们以参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所在的国,国中的居民,以及更深入地认识我们自己。

  久保田博二是日本人,但他的作品并不如常见的日本摄影师作品那般感性和侧重私人生活经验,他的成长轨迹要更为国际化。他曾在芝加哥大学攻读过新闻和国际政治专业,并且担任过艾略特·厄维特(Elliott Erwitt)和康奈尔·卡帕(Cornell Capa)的助手。政治学的学术背景,跟随老一辈玛格南摄影师一起的实践训练经验,优厚的家庭背景,再加上一张东方人温和友善的面孔,让久保田博二的摄影之路畅通无阻。在1965年的时候,久保田博二成为了一名独立摄影师。之后BD官方网站,他拍摄过196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拍摄过1975年越战后的西贡,拍摄过1978年的朝鲜,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1985年,一本名为《中国》(China),由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作序的摄影书,在多个国家出版,这本书收获了普遍的欢迎,书中的照片让久保田博二收获了最早的名声。而在2023年出版的这本《早春的中国》,就是以《中国》为基础,进行扩容和重新编辑的产物。

  《早春的中国》开本相当大,而且厚重,收录了370张彩色照片,所有横幅照片都是跨页展示,我觉得这几乎是135彩色照片在书页上印刷所能实现的最大尺寸了。此外,这本书还收录了10幅久保田博二拍摄的宽幅全景照片,作为折页在书的开端展示,如果想要看,需要把两个折页都打开才能展现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这种尺寸几乎接近摄影展上作品的尺度了,当然折页也在提醒你,这只是书中的印刷品BD官方网站。桂林、黄山、北京、上海、哈尔滨、沈阳、广州、、新疆、内蒙……四十年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面貌,以及壮丽的河山风景,像是瞬间打开的时空隧道,让读者几乎能够触摸到历史。这本书中所展示照片的大,以及相对罕见的历史元素,让不少读者翻阅的时候直呼震撼BD官方网站。

  或许因为是彩色摄影,久保田博二并不像布列松那样,钟情于摆弄取景框内的趣味。久保田博二的摄影相当朴素而直接,是单纯意义的报道图片,他的镜头只是直接对准被关注的对象,如舞台剧般的视角,正面展示一张张面孔和他们的生活状态。久保田博二在中国的关注点,和同是玛格南前辈的马克·吕布(Marc Riboud)倒是有着一点相似之处:他们都将镜头对准普通中国人,观察和拍摄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也都目睹了在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此外,他们也都热衷于拍摄自然风景,比如他们都拍摄过黄山。

  久保田博二曾这样说过,“我主要想拍(中国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生巨大变化的部分,一方面是没有变化的部分。”根据久保田博二在《早春的中国》序言中的说法,他的照片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累计而拍摄出来的,在那个时代,他的拍摄量已经相当令人乍舌——从1978年到1985年8年间,他往返中国50多次,拍摄时间超过1000天,拍摄量达到20多万张。久保田博二的拍摄方式是一种广撒网式的拍法,他的目的是要满足报道需求。在今天看来,久保田博二的摄影,更接近于一种纸上纪录片的形态,以最直接的方式,记录下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族群的生态风貌。我联想起了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的一段话,“的确,想要尝试去了解一个异民族及其文化,尤其像中国那样根本与自己不同的文化,此种工作殆非常人所堪胜任。因为此种工作,需宽广之友情,需要一种人类博爱之情感。他必须循依心脏之每一次搏跃,用心灵的视觉来感应。……他一方面需要超越的观念,一方面也需要一个淳朴的心地……只有秉此超脱与淳朴的心地,一个人始能明了一个异性民族的内容。”在我的想象中,久保田博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

  “早春的中国”这个名字起的很好。显然,所谓春天,指的是改革开放。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是曾经经历过那个春天,并享受到春天润泽的居民。在那个“早春”时分,年轻的摄影师久保田博二或许能够意识到中国即将开启变革——他毕竟学过政治学,但恐怕他当时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获得拍摄的机会,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每一次拍摄。他一定想不到,在40年后,他当年拍的这些照片成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的见证。而这些见证历史的照片,足以引发许多中国人的观看,并借此回望改革开放——这背后关联着一个重要问题,即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人的意义。这是久保田博二和中国的缘分,他对中国的观看,事实上已经在悄悄地对一些当下的中国读者产生了影响。这是这些曾经的报道摄影所产生的延续的意义。

  书封选用了一张在沈阳拍摄的照片,烫金的书名字体很漂亮,是久保田博二自己写的

  这张照片拍摄于包头,是一幅典型的八十年代画面,改革开放的进程刚刚开始,工业产品尚不丰富,普通中国人的穿着仍是以灰蓝色调为主,人们日常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

  这张照片拍摄于哈尔滨,背景中的教堂暗示着历史,前景中或等待或行进的人和马车显示出生活的艰辛

  这张照片拍摄于厦门,一幅雨后街景,无论街边的建筑暗示着昔日怎样的繁华,人们的装束和表情显露出当时生活的朴素和简陋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曾经显示出的巨大热情,在今天看来,那的确是“早春”时期,每个人心里都万分感慨

  竖幅照片在这本书中呈现的效果更好,这两张并置的照片都拍摄于上海,主题都指向了幸福

  任何时代里,孩子们恐怕都是差不多的样子,这大概算是中国社会变迁中“没有变化的部分”

  新疆是中国境内最具有异域风情的地区,因此也是许多外来摄影师愿意前往报道的地区

  这张照片拍摄于桂林,久保田博二非常着迷于这些如梦似幻的风景,我相信这些风景能满足他对中国最浪漫化的想象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海,功夫武术是最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外来摄影师都喜欢拍摄

  “中华民族的生命,好像是在迂缓而安静地向前蠕动着,这是一种沉着坚定的生活的范型,不是冒险进取的生活的范型;其精神与道德习惯亦相称而具和平与消极之特征。”——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乡村典型的生活,常被视为最理想的优美生活,农村的理想表现于艺术哲学及生活者,如此深植于一般中国人之意识中……”——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无论对于外国人还是对于当下的中国人,在概念层面上,过去的中国都像这幅照片中的桂林山水一样,既富有浪漫色彩,又充满神秘气质

TOP